2024年7月29日-由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y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對數(shù)千名研究參與者的血液樣本進行了分析,揭示了18種與心力衰竭和虛弱相關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通常在晚年出現(xiàn)。他們的研究結果發(fā)表在《美國醫(yī)學會心臟病學》雜志上,可能會導致共同預測風險、實施預防措施或治療這些經常同時發(fā)生的疾病的新策略。
研究負責人Amil Shah醫(yī)學博士是德克薩斯大學西南分校Peter O'Donnell公共衛(wèi)生學院的內科學教授。
“我們的研究結果支持心力衰竭和虛弱背后的共同生物學途徑,建議預防或治療一種結果的干預措施可能有助于減輕另一種結果的負擔,”研究負責人Amil Shah醫(yī)學博士說。
隨著世界人口的老齡化,心力衰竭和虛弱的患病率和發(fā)病率也在增加,這些疾病往往發(fā)生在生命的第七個十年及以后。心力衰竭的特點是心臟不能滿足身體的需要;虛弱的癥狀是身體機能的普遍喪失,其特征通常包括無意識的體重減輕、體力衰竭和體力活動減少。多達一半的心力衰竭患者會出現(xiàn)虛弱,而身體虛弱的人患心力衰竭的風險會增加。
盡管炎癥與這兩種多系統(tǒng)疾病有關,但心力衰竭和虛弱是否有共同的分子途徑尚不清楚。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Shah博士和全國各地的同事使用了社區(qū)動脈粥樣硬化風險研究(ARIC)的數(shù)據(jù),這是一項正在進行的縱向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在北卡羅來納州、密西西比州、明尼蘇達州和馬里蘭州開展。ARIC最初的目的是在一系列訪問中調查影響研究參與者動脈粥樣硬化風險的因素,在過去的四十年中,ARIC擴大了其范圍,包括在2011年至2019年的第五次、第六次和第七次研究訪問中評估虛弱程度。
利用醫(yī)療記錄,研究人員搜索了10,630名在研究早期提交血液樣本的ARIC參與者因心力衰竭住院的情況。然后,他們比較了經歷過心力衰竭和沒有經歷過心力衰竭的參與者血液樣本中的近5000種蛋白質,發(fā)現(xiàn)了83種似乎與中年和晚年發(fā)生的心力衰竭有關的蛋白質。在尋找那些在晚年(到第六次訪問)出現(xiàn)虛弱的參與者的蛋白質后,他們將名單縮小到18種蛋白質,這些蛋白質似乎與心力衰竭和虛弱都有關。在另一項名為“心血管健康研究”的研究中,3189名參與者發(fā)現(xiàn),同樣的18種蛋白質也與這兩種疾病有關。
不足為奇的是,其中一些蛋白質在炎癥中起著已知的作用。然而,另一些似乎與纖維化(組織增厚和瘢痕形成)、脂質代謝和細胞死亡有關。一項單獨的基因分析表明,其中五種蛋白質可能是這兩種疾病的病因。
Shah博士說,未來的研究將在這些發(fā)現(xiàn)的基礎上,深入研究這些蛋白質如何導致心力衰竭和虛弱的機制,或它們的發(fā)生所導致的結果。他補充說,通過更好地了解這18種蛋白質,研究人員可能最終能夠開發(fā)出同時預防或治療這兩種疾病的藥物。
其他對這項研究做出貢獻的UTSW研究人員包括第一作者Diego Ramonfaur,醫(yī)學博士,理學碩士,公共衛(wèi)生學博士,研究助理,以及Victoria Lamberson博士,數(shù)據(jù)科學家II。
Shah博士持有達拉斯心臟球心臟研究主席和霍夫曼公共衛(wèi)生捐贈基金。他也是UTSW內科人口科學主任和達拉斯心靈研究主任。
(文章來源:www.ebiotrade.com/newsf/2024-7/20240730070654220.htm) |